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论文集征稿启事-格式要求

格式要求


一、敬请作者提供word文档来稿。文章原则上以10000字内为宜。要求观点鲜明,内容与《世界遗产公约》50周年论文集的主题相契合。每篇文章需附作者工作单位(中英文名称)、通讯地址、邮编、职称、手机号码、邮箱等联系方式。


摘要:  将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创新点进行概括性叙述,字数为100~300字(参见附件1)。


关键词:为提高文章网络检索的准确性,建议提取具有具体指向性的词语3至6个。


文章题名、内容摘要、关键词请作者提供中英文版本。


二、关于文章图表和各级标题格式


(一)图表


1.图片清晰、色彩饱和,单独打包发送,景观图jpg格式不低于1M,TIFF或BMP格式不低于20M;线图应提供矢量图;地图底图务必遵循国家有关地图管理规定,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的,要使用国家自然资源部网站提供的底图,并标注审图号。在正文相应位置插入样图,附图片说明,注明图片版权人,引注图片注明详细出版信息,图号用阿拉伯数字。


2.表格可采用全线表或三线表,在正文相应插入,表题放在上面,表号用阿拉伯数字,相应注释性文字用脚注,或者在表格下括号内进行说明。


(二)各级标题格式


一级标题用大写汉字加顿号居中,如“一、二、三”;

二级标题用汉字括号,无标点“(一)(二)(三)”;

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加下点,如“1. 2. 3.”

四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无标点,如“(1)(2)(3)”

五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加圈,无标点,如“①②③”


三、关于文章注释和参考文献


执行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7714-2015],现将主要规定做如下说明:


(一)需将注释和参考文献分开。注释是指作者自己对正文内容做进一步解释的文字,用注释码标在所注文字的右上角。序号为①②③……,全文连续标注。注释文字放在当页下端。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撰写论文所引用他人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及详细出处,在文中以标识码[1][2][3]……标出,全文连续标注,同一文献按出现顺序分别编号。参考文献一律放文后。


(二)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M]—图书/专著 [J]—期刊文章 [C]—论文集(会议录)[G]—汇编/资料 [R]—报告 [D]—学位论文 [N]—报纸文章 [Z]—法律法规 [S]—标准 [O]—古籍 [K]—参考工具 [W]—检索工具 [A]—析出文章 [P]—专利 [B]—档案。对于不属于上述范围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三)对于非纸质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四)英文参考文献,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 R。


(五)中文参考文献标点采用全角符号,英文参考文献标点采用半角符号。 


(六)体例举例


1.普通图书


(1)胡海胜.文化景观变迁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40―58.


(2)(明)王道一,孙和相.汾州府志(明万历三十七年刻本)[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3)信春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4.


(4)(芬兰)尤嘎‧尤基莱托.建筑保护史[M].郭旃,译.北京:中华书局,2011:105―109. 


(5)Smith L.Uses of Heritage[M].NewYork:Routledge,2006:87―113.


2.论文集文章


(1)陈从周.中国园林与美学[C]//上海市美学研究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主编).美学与艺术讲演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2)罗炤.应县木塔塑像的宗教崇拜体系[C]//艺术史研究(第12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9―216.


(3)KEMP S P.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For Cultural Heritage:A Review[C]//Rosenthall E M.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University of Montreal,1961.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3:23-44.


3.研究报告


(1)国家文物局.2018年度全国文物业统计资料[R].2019:95―105.


(2)(日)青森县教育委员会.特别史迹三内丸山遗迹年报6[R].2003:12.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70:22-30.


(4)UNESCO.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R].2011:111.


4.学位论文


(1)李舒静.信息化测绘背景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遗产信息采集与表达[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14:204―205.


(2)CALMS R 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1965:89―92.


5.期刊文章


(1)张朝枝,朱敏敏.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J].旅游学刊,2020(3):62―71.


(2)Ginzarly M, Houbart C,Teller J.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to Urban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2018(5):1―21. 


6.报纸文章


徐光冀.中国古代城市考古及其保护的有关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8-01-25(007).


7.法律法规 


(1)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Z].201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29):7-11.


(3)The 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Council Conclusions on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2014/C 463/01))[Z].2014.


8.标准 


WW/T 0092-2018,博物馆运行评估标准[S].2018.


9.电子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EB/OL].(2021-06-3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3/21/content_5276191.htm#1.


(2)张晓松,朱基钗.习近平谈云冈石窟: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EB/OL].(2021-06-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5/12/c_1125972560.htm


(3)一场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财政部部长详解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06-19)http://www.gov.cn/xinwen/2014-07/03/content_2711811.htm

(4)吉野里历史公园主页[DB/OL].[2020-02-16] http://www.yoshinogari.jp/


(5)Historic England.Energy Efficiency and Historic Buildings: Insulating Early Cavity Walls [EB/OL].(2020-11-02)https://historicengland.org.uk/images-books/publications/eehb-early-cavity-walls/heag083-early-cavity-walls/2016


10.古籍


(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三建置志·城池[O].


11.档案


山西省平遥县,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陆地测量总局.平遥县测绘图(中华民国十二年三月测图二十二年五月制版)[B].(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图书室,1933.


(七)引用古典文献,可以按以上作者、专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页码的方式标出,也可以灵活的方式在正文中以夹注的方式标出,例如:


1.曽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学而》)

2.项王笑曰“……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附件1:内容摘要示例



国家文化公园初论——概念、类型、特征与建设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摘要:国家文化公园应是国家文化遗产公园的简称,相对于国家自然遗产公园,是国家公园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一级政府基于保护和展现国家重要文化遗产,延续和传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需求,依托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由国家划定、国家拥有、国家管理、全民共享并全部或部分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形式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场所和文化产品。国家文化公园有多种类型,除了本身就服务于某个明确功能的线性遗产(包括文化线路)类型外,还有串联代表性物质文化遗产和纪念性遗产以表达某一价值主题的系列遗产类型的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具有主题公园的属性,主要有历史性和纪念性两大类,此外还可有民俗性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以体现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公园;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