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此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会经验基础,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人民政府携手,2020年11月2日-6日在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举办2020年度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
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平行活动,共有15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及预备名单遗产地参与,举办了约50项类型丰富的主题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遗产活动氛围。平行活动的举办,引导了公众参与遗产保护,体现了全民共享保护成果,塑造了文化遗产整体品牌,提升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开展系列平行活动回顾
一、丽江古城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2月
活动名称: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平行活动
活动内容:
1.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在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召开之际,结合第十三届丽江古城金秋菊花展,发起了“丽江古城2020‘菊映丽城’摄影&抖音大奖赛”活动。组委会对本届摄影大赛作品进行了评选,并将部分获奖作品在丽江古城十月文学馆进行展览,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
2.在丽江古城四方街广场,开展民族歌舞展演(每天2场,分别为14:30-15:10和19:00-20:30);本活动期间,充实讲解员配置,向公众免费提供丽江古城文化院落讲解服务。
3.为积极探索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遗产保护参与机制,引导古城经营户了解学习传统民族文化,将自身经营项目与丽江古城文化融合创新。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分批次组织了丽江古城经营户和从业人员到丽江古城文化院落参观,接受传统民族文化熏陶,并组织经营户参加遗产保护志愿者服务,增强参与感和融入感,进一步提升遗产保护意识。
4. 2020年11月7日,在丽江古城益田文创园举办了“筑梦丽江 匠心传承”第二届非遗文化联展,并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开展了非遗论坛茶话会,就如何发扬和传承非遗文化展开了讨论,就如何发展和传承东巴婚俗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
5.在丽江古城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开展了非遗体验活动。通过设置学习区、体验区、创意区、交流区,让公众和游客更深刻地体会纳西象形文字的魅力。“手道丽江民间手工艺术馆”邀请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东巴造纸、东巴陶艺、东巴皮艺、纳西铜器、纳西木雕等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活态展示。
6.结合复工复产工作总基调,2020年10月15日至16日,在丽江古城玉河广场举办了“丽江2020年全国‘双创’活动周”,组织20余家企业进行产品双创成果展示、品牌宣传推广及产品售卖,并于2020年10月17日至21日通过抖音平台直播,进行创业内容培训和创业政策宣讲。促进各类创业创新要素聚焦交流对接,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
活动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平行活动,进一步广泛宣传了丽江古城自然、文化资源,传播了丽江人文风情和城市文化精神;扩大了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了公众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强化了原住民和经营户的遗产主人翁意识,促进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遗产保护;提供了公众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平台,向公众全面展现了文化遗产,共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塑造了传统文化资源的新型文化业态,促进了遗产地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丽江古城与全国的遗产地一道,共同努力打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整体品牌,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遗产保护事业。
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张骞墓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1月
活动名称: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平行活动
活动内容:
1.【云•博•望】网上观展。推出【云•博•望】网上观展活动,通过云端讲解视频,让更多人了解张骞,了解张骞故里优秀人文历史,发挥好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传播与传承。
2.举办专题展览。举办“长安——罗马丝绸之路摄影展”,让公众领略丝绸之路别样风情,感受丝路文化与文明的交流融合。

3.祭祀礼仪。在张骞纪念馆献殿处,全体着汉服,由我馆工作人员带领游客或研学团学习祭祀仪轨,为社会公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4.“讲好中国故事——张骞故事”宣讲。向社会公众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优秀历史人物——张骞,让全社会能够更深入地学习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做好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5.“赏汉风汉韵 观博望遗风”汉文化体验。汉服体验(自由式),游客可前往游客服务中心免费办理,着汉服体验汉代服饰文化;汉服艺术展演,开展汉服走秀表演和汉舞表演;汉文化体验,在张骞纪念馆庑殿式大门处,开展书法传授写作技巧,免费赠送书法作品,以及在张骞纪念馆东侧荷花池小广场,由我馆工作人员专门指导游客进行汉砖纹饰拓片制作;开展古筝独奏和茶艺表演。
活动效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遗产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促进文旅融合,加强馆校教育,让更多公众了解张骞故里——城固,张骞纪念馆精心策划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如【云博望】网上观展、“赏汉风汉韵、观博望遗风”汉文化体验、研学教育活动、长安——罗马 丝绸之路摄影展等,引导公众参与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了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让公众意识到,做好遗产保护工作和遗产价值的宣传,即是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薪火传承,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行为。
三、大运河—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1月
活动名称: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平行活动
活动内容:
在常州大运河沿线的文保单位布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摄影作品展。
活动效果:
近园很小,但近园里的“世界”很大。近园很近,却让近园的游客观赏到了全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美景,更能领会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四、大运河—会通河临清段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11月
活动名称: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平行活动
活动内容:
1.临清运河钞关、临清市博物馆为观众提供免费讲解,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15:00各1场。

2.开展4场大运河遗产保护知识讲座。活动期间,博物馆利用周末组织中小学生,在博物馆二楼多媒体室开展大运河遗产保护知识讲座。

3.组织临清市文化遗产摄影活动,将摄影作品整理出版成册,展现临清文化遗产风采。
活动效果:
见微知著, 活动虽小,但让人领悟到大运河遗产的风采,认知到大运河遗产保护对于传承、传播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大运河既是中国的运河,也是世界的运河。
五、武当山古建筑群
活动时间:2020年8月7日-12月31日
活动名称: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平行活动
活动内容:
在武当山景区、武当山快乐谷旅游区举办“与爱同行,惠游湖北,十堰之行,福寿康宁”为主题的免门票活动。
活动效果:
通过开展“与爱同行,惠游湖北,十堰之行,福寿康宁”的免门票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全民共享遗产保护成果的同时,遗产价值也得到更好的阐释。
六、海上丝绸之路
活动时间:2020年11月25日-11月27日
活动名称:“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学术会议
活动内容:
本次会议由海丝联合申遗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广东省社科院、广州市社科院等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代表100余人齐聚广州,就海丝申遗策略、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外销瓷、珠饰、古代港口及中西方文化交流等研究方向,召开学术研讨会。
活动效果:
本次会议为研究海丝的专家、学者们构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工作经验的平台。会专家学者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5世纪以前中国人所认知的印度洋以远海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融合”“明中期外销瓷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讨论”“海丝中国体系的新认知”等议题作学术发言,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会议的召开,有利于打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整体品牌,提高社会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对海丝文化品牌的认知,进一步推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保护和申遗工作。
七、江南水乡古镇—乌镇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28日
活动名称:走进千年古镇,传承非遗魅力
活动内容:
在乌镇镇举办“走进千年古镇,传承非遗魅力”乌镇非遗竹编——海宁传统根雕交流展示展览会暨乌镇-海宁文化走亲。
活动效果:
当竹编遇上根雕,当非遗碰撞传统,参加本次交流展示展览会的双方都表示受益匪浅。本次展示展览会共计拿出竹编作品四十余件,根雕作品三十余件,作品主题范围甚广,有古代传统食盒、民间捕鱼箩筐、手工艺挎包、各式艺术摆件等,根雕观音像、弥勒佛像和竹编捕鱼翁成为本次交流展示展览会的最大亮点,令人叹服。本次竹编-根雕交流展示展览会除了作为乌镇-海宁两地的文化走亲外,同时还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的平行活动之一,成为编织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的纽带。
八、江南水乡古镇—新场
活动时间:2020年11月6日-13日
活动名称: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平行活动
活动内容:
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文创展,在新场“缶+”文创空间、陆家嘴“缶+”城市书房展出申遗公益海报、联合申遗古镇文创产品。
(图片来源:古镇新场公众号)
活动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古镇成为年轻人创业的幸福“新场”,用设计助力新场“更新”,量身打造新场“新形象”,设计新场国际传播“新语言”,用艺术为古镇申遗助力。
九、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活动时间:2020年9月25日-12月27日
活动名称:园说Ⅱ-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
活动内容:
本次展览汇集颐和园、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首都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黑龙江省博及保利艺术博物馆等单位珍品,甄选展品398件/套,以颐和园发展变迁为脉络,多角度、深层次、系统性展示颐和园270年间在北京城市建设和历史变迁中具有的水利、农业、军事、宫廷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和价值,阐释颐和园从皇家禁苑走向人民公园、从禁闭守旧走向开放创新的非凡历程。
(图片来源:颐和园微览公众号)
活动效果:
“园说Ⅱ——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自9月25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隆重亮相以来,累计举办6次专家讲座、发布园说Ⅱ专题推文33期。本次展览及相关活动得到主流媒体集中报道,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全网共监测展览相关信息五千余篇次。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211.6万次。北京日报官方微博持续关注并转发颐和园微览推送文章。此次展览还结合网络直播,由颐和园专家团队带领观众 “云赏”特展。网友转评量较大,对活动的举办表示支持和认可,并表达希望前往现场观展打卡的意愿。
供图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临清市博物馆、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海丝联合申遗办、乌镇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