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 媒体沙龙在杭州良渚顺利举办



2020年11月5日下午,“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媒体沙龙在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良渚国际研学中心举办。


媒体沙龙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和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年来联手打造的系列公众参与活动之一,旨在以沙龙形式与媒体朋友和社会公众共同探讨近年来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相关的热点事件与案例,推动文化遗产知识和价值的公众传播。此次媒体沙龙是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世界文化遗产理念与实践”专业培训暨2020“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HeritAP)”年会中国研讨会的平行活动。



上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调研


为丰富活动形式,吸引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新成员良渚的关注,此次媒体沙龙活动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北京文化遗产中心以外还联合了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共同主办,以“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邀请了业内专家、一线保护管理工作者、遗产保护本土实践者、媒体从业人员和关注文化遗产的社会公众,围绕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价值阐释与传播、社区生活与教育等议题,对杭州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和公众参与等议题展开深入的对话与交流。



议题一:永恒遗产与魅力城市


主持人: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兼CEO、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 张鹏开场



“我们今天这场活动是作为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希望能够搭建起来一个桥梁,把从事文物遗产研究或者各位专家学者、各方机构的声音,通过我们媒体朋友们的介绍,通过我们更多不同的社会力量、社会公众的一些介绍,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它的价值,以及它和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城市、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之间的联系。”


主题: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

主讲嘉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王宁远



“良渚遗址和良渚古城系统规模宏大,今天我们对它的认识,是几代考古人成果的积累和综合,也是几十年来考古理念、思路和方法不断进步而取得的硕果。”


主题:当我们在保护遗产时,我们在保护什么

主讲嘉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张颖岚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印迹、是人类文明‘生长的年轮’,也是人类文明当下的创造。当我们保护遗产时,既要给予历史以尊重,也要给予当下和未来以尊严。”


主题:如何讲好考古故事

主讲嘉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郑嘉励



“考古上重要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必须做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学术跟生活的平衡。一个人从来没有觉得发掘的那个对象是跟我们具有一样情感的人,你怎么能讲好考古的故事?不能。”


嘉宾对谈


主题: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碰撞与融合 


对谈主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 燕海鸣



“专业人员面对公众的时候,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纠正之前的错误?


对谈嘉宾:


嘉宾: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邵甬



“遗产真正要保护好,不是靠投资方,也不是靠专家,而更多靠的是当地的人。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做更多的调研、访谈,和居民一起做一些工作坊,并通过修缮导则等比较柔软的方式,既考虑遗产保护,也考虑居民卫生间等日常生活条件改善的实际生活需求,让在地居民和遗产之间产生共情。”


嘉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原副总工 沈阳



“当公众产生从众心态或者是起哄的时候,我不是说一定要让大家去接受什么东西,我只是希望能够把我们认为的一些公认的合理的合法的一些观念传播出去。我的态度是这样的,我们先把问题了解清楚,然后把它的过程,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了解清楚。然后再去说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再去给大家做一个解释。”


嘉宾: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影像中心主任 赵辉



“讲到活态遗产是什么,怎么通过图像表现,什么是最好的表现手段,这里面有多少种选择,成本怎么考虑,得有一个规划,这就是我们做的基本工作。”

议题二:动态保护与美好生活


主题:影像与文化遗产研究 

主讲嘉宾: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影像中心主任 赵辉



“我们人眼看东西是很独特的,跟相机反映的东西是有距离的,因为人眼睛看东西把很多好的坏的独特的记录用大脑整合了起来,但是相机不是,相机只能一次性的记录,有局限性。如果用图片来去表现,一定要好好想一想怎么去做这个事情。”


主题: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生活

主讲嘉宾: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英国王储慈善基金会前中国代表 胡新宇



“每条胡同其实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一个精神寄托的地方,史家胡同博物馆项目的目的就是变成这条胡同上的社区居民的一个精神祠堂,一个社区的精神寄托的地方。”


主题:同护世界遗产 共创美好未来良渚古城遗址赋能社区教育新发展

主讲嘉宾:杭州良渚古城文旅集团总经理 王刚



“把良渚文化作为大IP,积极打造良渚文化衍生品产业链,不断激发古老文明焕发新活力。”


主题:诗意的泥土

主讲嘉宾:湖州安吉黄浦源社区发展中心负责人/乡土生态建筑师、夯土建筑专家 任卫中



“地球上不缺泥土,泥土是最高级、最生态的材料,泥土建造相对来说是最安全的,且跟乡村最为协调,泥土是一种社会关系。”


嘉宾对谈


主题:遗产如何更好地为美好生活服务 


对谈主持:纪录片导演、制片人 金光



对谈嘉宾:


嘉宾:良渚文化保护研究基金会秘书长 应杭军



“我认为保护也好,守护也好,我们作为一个社区的参与者,我更在意的是我们能够把良渚文化、良渚遗址最真实地、最全面地传承给下一代。”


嘉宾:良渚文化艺术中心(晓书馆)馆长 张炎



“申遗专家考察评估一个遗产地价值的时候,不仅是博物馆的文物,或者在地里发现的那些东西,更多的是考虑到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延承。所以从申遗考察工作开始,我们也参与策划了一些活动,真正的跟遗产地发生了很多实实在在的联系。”


嘉宾:杭州十竹斋国家级木版水印传承人 魏立中



“印刷术可以传递一种知识,传递一种文明,我们四大发明的印刷术天下知。良渚很多人不知道,假如说我们把良渚和印刷术联合在一起,那都是杭州的文化遗产,那多有意思。”



特别鸣谢:新浪微博、文博圈对此次活动图文同步直播的大力支持,以及各新闻媒体记者、报名参与活动的社会各界热心文化遗产事业的朋友们的倾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