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谁在发声——关于世界遗产公信力的三个画面


本文根据2019年7月28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的“遗产之桥”媒体沙龙活动嘉宾发言整理。此次沙龙主题为“直击世界遗产大会——台前与幕后”,邀请了国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专业机构、一线文博行业自媒体、世界遗产资深媒体人共同畅谈世界遗产的过去、今天与未来。


各位父老乡亲晚上好,刚才3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说,也非常辛苦,下去稍事休息,把我换将上来,给大家说一段。首先自报家门,我是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高晨翔,是遗产界的一名小学生。跟前面3位老师比起来,不敢以专家自居,所以我给自己找了个更合适的身份——专业玩家。我以前去玩儿的时候经常会选择去一些世界遗产地,有时候会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表述:“遗产地某年某月成为全国重点文保,某年某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后介绍就结束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用来压轴的,好像成为世界遗产就功成名就,就达到巅峰了。这说明大家很看重世界遗产这个金字招牌,很相信世界遗产的价值,这种大家对于世界遗产的信任就是我们所说的公信力。


我也一直觉得世界遗产这个东西还是挺不错的,直到今年有机会参加了在阿塞拜疆举办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目睹了几个跟我之前想象不太一样的画面,几个有损世界遗产公信力的画面,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闻,看一下当下世界遗产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这些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带来的后果。



图/高晨翔


在此之前,先看一下世界遗产的公信力从何而来。首先,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下的一项工作,缔约国是教科文组织的最小“细胞”,也就是说,世界遗产的背后是有威信的国际组织和主权国家作为坚强后盾;其次,世界遗产的运行过程中有严格的制度规范,比如《公约》和阐释公约的《操作指南》等等,它有严密的运行逻辑;再有,教科文组织还有三大咨询机构,ICOMOS,IUCN,ICCROM,它们在世界遗产运行的各个环节提供客观、专业、公正的评估意见。最后,还有公众的支持、参与和热爱。这4个环节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世界遗产公信力的稳定结构。




图/世界遗产公信力的4个结构


一个幽灵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徘徊?美国。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第一个画面是“一个幽灵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徘徊?美国。”2017年,美国宣布要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追根溯源是巴勒斯坦于2011年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加入了教科文。巴勒斯坦这个政权有些国家认,有些国家不认,它以缔约国的身份加入教科文相当于国际社会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他的主权国家性质。于是美国就不干了,说我要退群,以此作为威胁,他抗议的具体方法是不缴会费。根据世界遗产中心2019年6月30日公布的世界遗产基金收到的各缔约国认缴资金表,美国自2011年10月开始就没有再缴费给教科文,世界遗产基金中也没有美国的贡献。如今,美国不仅不交钱了,还退群了,退群生效日是2018年12月31日,所以今年大会是美国退群之后的第一届。


我们注意到,虽然美国退了教科文组织,但教科文组织旗下的项目依然有美国的身影,今年美国依然以观察员的身份在参加大会。而且今年美国还有一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20世纪赖特的建筑作品,一项以建筑师为线索串联起的系列遗产。所以说,美国退群了,也不交钱了,却依然保有席位还享受着世界遗产带来的利好,权利和义务的不统一对于其他遵守规则的小伙伴来说,有点不公平。



图/世界遗产大会上美国保留席位     来源:高晨翔



图/世界遗产基金各缔约国认缴资金表    来源:嘉宾发言材料



图/赖特的20世纪建筑作品    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我还能给你几次机会?加德满都。



第二个画面是“我还能给你几次机会?加德满都。”尼泊尔在2015年遭受了8.1级强震,地震给世界遗产“加德满都谷地”造成了巨大破坏。从那一年开始,加德满都就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状况审议环节的常客。我摘录了一下这几年的大会决议,根据决议词汇的措辞做了一个梳理,绿色是鼓励的词汇,黄色是中性的描述性词汇,红色是约束性的词汇。


39届大会决议要是表示同情,肯定努力,呼吁帮助,以及要求递交保护状况报告。这一届大会的主旋律是尼泊尔加油。40届大会的时候,世界遗产大会发现尼泊尔的震后恢复朝向不妙的方向去了,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加德满都震后恢复速度很慢,同时修复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现代的工艺、材料,没有按照适当的方式进行修复。因此这次的大会决议中黄色的问题描述语句和红色约束性语句明显大幅增多,要求尼泊尔制定震后恢复总体规划,开展影响评估,敦促使用原工艺原材料,甚至首次提出将其列为濒危世界遗产的可能。


这个时候尼泊尔有一点着急了,毕竟列濒这事儿挺没面子的。其实列濒机制的初衷是要帮助缔约国保护遗产,同时让国际社会一起帮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现实和理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毕竟僧多粥少,每个项目能够获得的资助相当有限,而列濒反而会对旅游业和遗产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不少缔约国都反对列濒。在列濒这件事上,缔约国也分成两大阵营,一派支持咨询机构的决定和大会的规则,这一派主要是发达国家;另一派对列濒存在顾虑,因而极力反对列濒,这一派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人多势众。我们回到尼泊尔事件上,面对列濒的可能,尼泊尔很可能私下跟发展中国家兄弟们说:“老铁,我这个遗产要列濒了,你们得帮帮我。”所以41和42届大会决议中,黄色的描述性的词汇没有少,也就是说问题依然存在,但是约束性的词汇少了一半,这个博弈的过程,最后是尼泊尔获胜的。


再看今年的决议,黑色是原文,蓝色是缔约国要求增加的,红色是缔约国要求删除的。


以澳大利亚、挪威、匈牙利为代表的阵营觉得你尼泊尔一次又一次地不按照大会决议做,没有遵循咨询机构给的建议,是对大会规则的破坏,于是再次严厉敦促。而中国、津巴布韦为代表的阵营则希望帮助尼泊尔小老弟把“列濒”的表述删掉。


第二条可以看到,原文是“重申42届大会决议”,被发达国家阵营改为“重申40、41、42届大会决议”,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有点不耐烦了,潜台词是:尼泊尔,你到底还要拖到什么时候?好好看看之前我们说好的你却没做的吧。



图/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关于加德满都决议的修改草案1

来源:嘉宾发言材料


第六条,原文写的是“鼓励”缔约国采取这些措施,然后发达国家阵营看不下去了,改为“敦促”。潜台词是:不是鼓励,是要求,已经鼓励4、5年了依然不见成效,我们强烈要求缔约国执行决议。具体敦促做什么呢?其实还是此前决议里面反复出现的内容,做震后恢复总体规划等等。为什么反复出现?很简单,就是尼泊尔没有按照决议做,所以才会一遍一遍的反复出现这些要求。



图/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关于加德满都决议的修改草案2

来源:嘉宾发言材料


再看一下发展中国家阵营是如何做的——删掉了与列濒相关的所有表述。取而代之的是“把震后恢复总体规划做好,然后2020年2月1日之前继续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报告就好”。尼泊尔又获得一年辗转腾挪的时间,这个结果对于尼泊尔是满意的,对于世界遗产的规则却是一种践踏。这样一来,咨询机构的意见和大会的决议威信扫地,既然评估是可以变通的,决议执行不执行均可,何必费时费力去执行决议呢?



图/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关于加德满都决议的修改草案3

来源:嘉宾发言材料


钻制度的空子?阿塞拜疆。



图/舍基历史中心及汗王宫殿     来源:世界遗产中心官网


第三个画面,“钻制度的空子?阿塞拜疆。”阿塞拜疆今年有一项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舍基历史中心及汗王宫殿。这并不是一个新项目,41届大会时就审议过,当时阿塞拜疆说,舍基是丝路重镇,见证多元文化,文化交流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和城市规划艺术,符合标准价值标准2、3、4、6,然后当时ICOMOS的评估结论是“不予列入”,原因是丝路上的节点很多,舍基并不独特和突出,中西方文明交流形成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也并非舍基独有的,因此ICOMOS不认可任何一条标准。同时舍基历史中心有比较大的建设压力,对遗产和景观造成影响。不过在那一届大会上,经过台上、台下的多方运作和博弈,最终将N(不予列入)扳成了R(要求补报)。今年的43届大会上,阿塞拜疆在补充了保护修复计划后再次提出这个项目。但是,ICOMOS给的建议依然是不予列入,ICOMOS认为阿塞拜疆没有提供有实质意义的增补,该遗产依然不满足价值标准,建设压力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很多缔约国认为,之前已经是R了,要求补报材料,是不是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这个遗产存在价值,只要补完材料就可以满足要求了。这其实是钻了制度的空子,首先,舍基的R是硬扳过来的,其条件和成熟度远没有达到R的水平。其次,补充材料到什么程度和标准时可以列入,这一点在《操作指南》中没有得到明确。



当时科威特代表很好地总结了这个窘境:“我们承认说这个遗产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也承认世界遗产的运行存在一定的漏洞,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言,似乎没有理由不让该遗产列入。”所以这个遗产成功进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中,下面是这项遗产列入时,阿塞拜疆代表欢庆的照片。



图/阿塞拜疆代表团欢庆舍基历史中心及汗王宫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高晨翔


左边这位是阿塞拜疆的大使,右边这位是阿塞拜疆文化部长,同时也是这届大会的主席,为了避嫌,确保“公正公平”,他在审议本国项目时没有坐在主席台上,而是坐在了本国的席位上。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借人家的地盘办会,主办国又出钱又出力,要是让缔约国没面子,大家脸上也挂不住,算啦,就卖它个面子吧。所以舍基历史中心及汗王宫殿的列入也有这层原因。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对与世界遗产来说,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美国退群,拒缴经费,影响的是组织结构的稳定以及组织的平稳运行;尼泊尔无视咨询机构建议和大会决议,影响的是它们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阿塞拜疆将不合格的遗产列入,稀释了整个名单。公信力的三个支点都受到损害,那作为公众,我们还能相信、还要相信世界遗产吗?


礼崩乐坏?



世界遗产公信力这个事儿,说重要还挺重要,说不重要也没那么重要。从国家战略的层面讲,或者从所有参与世界遗产事业的人的立场出发,国家投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适应世界遗产的话语,并且在这个语境下工作,肯定希望这个东西对国家是有利的,是能够长期、稳定、可持续存在的。如果哪天大家都不相信世界遗产了,世界遗产玩不下去了,那么此前的政府的巨大投入就打了水漂,相关从业者以及世界遗产爱好者所做的研究和努力也成了无用功,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对于咱们这样的普通爱好者来说,我打卡一个世界遗产,肯定希望这个世界遗产是值得一去的,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历史的厚重感、知识的获得感或者内心的升华。如果我去的时候发现它很水,那么我会非常失望。所以世界遗产保持公信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为什么说它也不是那么重要呢?这要回归我们当时引入世界遗产这个概念时的初心。世界遗产的本意是举全人类之力,保护我们共有的遗产,并将它们流传给子孙后世。在我们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时,我们引入了世界遗产的概念,目的是保护好我们的遗产。时代在变,方式方法在变,但不变的使我们保护好遗产的终极目标。没有哪种制度或模式可以长久存在,汉谟拉比法典没有沿用千年,秦朝也没有绵延万世,当世界遗产还好用的时候我们就用它,当它不再能起积极作用时,我们或许会改用其他模式和方法,最终要实现的还是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传承好我们自己的遗产。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朝一日,世界遗产的游戏真的玩不下去了,希望我们还可以以平和的心态说:“世界遗产同志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曾经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发挥过积极作用。”这就够了。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

《谁的舞台——大会花絮见闻》 燕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