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热点新闻事件TOP5
(网站、客户端、数字报)
(本条目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相关词条发布的相似文章数量统计得出。)
序号 | 事件名称 | 涉及遗产地 | 发布时间 | 相似文章(篇) |
1 | 申遗成功!“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西夏陵 | 7.11 | 1756 |
2 | 40多年来美国第三次“退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表遗憾” | / | 7.22 | 629 |
3 | 《世界遗产名录》新增26个“成员” | / | 7.18 | 386 |
4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 / | 7.10 | 332 |
5 | 北京发布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北京中轴线遗产点逐步恢复历史格局 | 北京中轴线 | 7.27 | 260 |
热点新闻盘点
1. 申遗成功!“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来源: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52234559129253.html)
2. 40多年来美国第三次“退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深表遗憾”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22日宣布,美国将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是40多年来美国第三次宣布退出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同日回应,对美国的决定“深表遗憾”。
(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50722/b0a75002a21640df9f62240cff7a37df/c.html)
3. 《世界遗产名录》新增26个“成员”
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日前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告说,本届大会决议将26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1248处。
(来源:https://www.dangbaotoutiao.net/gjyw/c_167562.html)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处世界遗产地移出濒危名录
当地时间7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位于非洲的三处世界遗产地(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埃及的阿布米那遗址、利比亚的加达梅斯古镇)因面临的威胁大幅减少,已正式被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NQmepGXEnE)
5. 北京发布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北京中轴线遗产点逐步恢复历史格局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27日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鼓楼发布。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天坛、先农坛等遗产点的腾退整治将取得明显进展,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成效将得到凸显,北京中轴线的历史风貌将得到充分彰显,北京中轴线将成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来源:http://www.xinhuanet.com/20250727/9828c91f36254d4c8c8a90df13cf7d90/c.html)
新闻摘要
1. 海上丝绸之路
7月2日,历经3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加固、包裹、纠偏等关键前期工作,温州朔门古港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2号沉船成功完成整体提取,并顺利运抵位于江心屿的沉船保护实验基地,正式迈入深化研究与科学保护的新阶段。
专家研究揭示,这艘千年古船沉没原因极可能是当时大规模风暴潮袭击港口所致。灾难性风暴潮携带巨量泥砂快速淹没了7号、9号码头及该船,导致原港口设施废弃。也正因泥砂快速深埋,2号沉船得以异常完好地保存,成为国内迄今发现的最早海船之一。其北侧还出土了国内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木石锚实物,学术价值重大。
2.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7月22日,中新网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秦兵马俑研究获得新突破,考古人员通过超景深显微镜捕捉到了2000多年前清晰的指纹印记,发现兵马俑的陶工制作者中有“未成年人”。
3. 北京中轴线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发布,45项具体措施将推进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同时发布的还有《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丛书,《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发行及“2025年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活动”也同期启动。
论坛及研讨会
所涉遗产地 | 会议名称 |
良渚古城遗址 | “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罗马古城”对话活动 |
/ | 第4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 |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平行活动——世界文化遗产论坛 |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 | 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边会 |
澳门历史城区 | 澳门启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20周年庆典 |
三星堆遗址 | “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希文明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 |
大足石刻 | 《大足石刻研究》创刊周年座谈会 |
大运河 | 大运河司法保护工作交流会 |
1. 凝固的交响——多瑙河上的世界文化遗产
时间:2025年8月1日至11月2日
地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江苏扬州)
活动介绍:布达佩斯多瑙河两岸连同布达城堡,以及安德拉什大街分别在1987年和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城市景观之一,也是欧洲城市发展的典范。本展览以“大运河对话多瑙河”为框架,凸显河流作为文明纽带的作用,呼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交流。例如贵州博物馆同期举办匈牙利钱币展,展出来自匈牙利的260件文物。
活动海报:
2. 《帝国密码——秦始皇陵》全真XR体验空间
时间:2025年7月29日起
地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国际旅游广场
活动介绍:《帝国密码——秦始皇陵》以“历史性复刻、电影化叙事、科技化呈现”为特色,全景式地再现了秦陵地宫神秘莫测的面貌,以独特的视角向世界娓娓道来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为了让每一位体验者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大秦的雄浑风骨,项目团队选用了HTC VIVE Focus Vision 头显,应用LBE大空间技术、6DoF inside-out 追踪技术等,让观众在虚实交织的世界中能够自由探索,仿佛真的置身于秦始皇陵之中。
活动海报:
3. “百年视界——东西方视角下的北京脊梁”展览
时间:2025年7月25日至9月21日
地点:北京钟楼
活动介绍:展览分设三大单元,“经纬千秋·文明共生”溯源传统营城理念,“中轴百态·百年形塑”呈现历史影像文献,“轴脉新貌·艺创未来”展现当代艺术创新。逾百件融合史料对比、数字技术及当代创作的展品,生动诠释了北京中轴线承载的“中和”哲学价值,打造虚拟创意赋能文化遗产活化的典范样本,让这条千年脊梁转化为可感、可知、可互动的文化长廊。
活动图片:
4. 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
时间:2025年7月27日至9月12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
活动介绍:展览分为“大众篆刻·中轴新章:人民笔下的中轴线”“故宫玺印·紫禁回响:宫廷印章中的历史密码”两大板块,主要展出200枚大众篆刻作品与20方清代宫廷玺印。观众还可通过“数字中轴——北京中轴线时空舱”多媒体装置,沉浸式感受中轴线的历史演变与内涵。此次展览还惊喜呈现了两幅幼儿园师生共创的沙画。
活动海报:
5. 大成敦煌——敦煌文化艺术大展
时间:2025年7月26日至11月23日
地点:深圳市南山博物馆
活动介绍:展览通过“丝路明珠”“佛国圣境”“人间万象”“石室宝藏”“考古探秘”“众心一念”6个部分,结合实物与多媒体展示,全方位、深层次呈现敦煌文化的深邃内涵。观众若在每件展品前停留30秒,需要近2小时方能粗略看完展览全貌。
作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文物数量最多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此次展览未展先热——3000张秒杀票、2万张早鸟票一经开售即告罄。为迎接158窟涅槃佛像、275窟交脚弥勒菩萨等大型展品进场,南山博物馆首次拆除展馆大门布展。
活动海报:
6. 汉魏奇幻游-《溯·长河》
时间:2025年7月29日起
地点: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
活动介绍:7月29日,沉浸式戏剧与互动解谜的体验项目“汉魏奇幻游-《溯·长河》”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内测。手持专属解谜手册,配合定制小程序,游客即可化身历史“探秘者”。在故事情节的环环相扣下,馆藏文物——青铜铭文、陶俑姿态、瓦当纹饰等皆为线索,游客在真实的遗址氛围中抽丝剥茧,完成实景解谜,亲手“解锁”尘封千年的汉魏故事。
活动海报:
本文感谢北京精讯云顿数据软件有限公司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