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成功举办

巴黎当地时间7月12日晚间,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由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省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的“考古遗产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功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出席活动并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方面的探索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文化助理总干事穆尼·布什那基,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中伟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杨新育大使致欢迎词。会议由四川省文物局局长唐飞主持。


在发言环节,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燕海鸣以良渚古城遗址、西夏陵等作为实例,分享了中国在考古遗产保护与展示领域的实践经验,探讨了考古遗址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关系。印度ICOMOS专家、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书记员希卡·简恩分享了印度考古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尤其是新技术的运用和社区考古理念的落地,促进更多印度的考古遗址被记录和研究。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伊斯兰世界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委员德米特里·沃亚金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将“不发掘”纳入保护决策,并把“考古预留区”纳入城市规划范畴等创新做法。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项目部主任瓦莱莉·马嘉尔分享了墨西哥开展与本土环境及原始材料相适配的保护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还介绍了对珍贵遗迹采取记录后“回填”以及安放复制品等策略。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介绍了四川在考古遗产保护方面的实践情况。他以三星堆、金沙、皮洛等遗址为例,介绍了多学科协同合作开展持续性科学发掘,建立完备的保护规划与法规体系,并通过建设高水平遗址博物馆,将考古成果转化为公众能够触及的文化资源等做法。

穆尼·布什那基在发言中回顾了参与考古遗址发掘、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职业生涯,尤其回忆了自1991年起参与中国考古遗址保护管理咨询,并与中国同行建立深厚合作友谊的经历。他表示,今天中国考古工作已与30多年前有了长足进展,工作方法更为科学细致,并树立了可持续的理念,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教育的鲜活源泉。

黎巴嫩文化部部长高级顾问、资深世界遗产专家贾德·塔贝,俄罗斯联邦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里纳特·阿留迪诺夫,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奇朗瓦・柴瓦出席了本次边会。来自德国、美国、法国、墨西哥、泰国、尼泊尔、日本、乌拉圭等国家的代表团、专业机构代表,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和专家,WHITRAP、HIST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代表,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有关机构,以及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共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