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我国4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

第4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期间,共审查了248项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报告。我国4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报告通过了审议,分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澳门历史城区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第4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现场

相比新项目列入环节,保护状况报告及其审议虽然在公众层面关注度较低,但却是世界遗产事业的支柱。只有当现有《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项目获得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世界遗产公约》的精神才会得以实现。

当前,影响世界遗产保存状况的因素多样,本届大会的保护状况报告审议环节着重提到冲突引发的紧急状况、灾后恢复的能力、发展压力、管理的有效性、气候变化、涉建项目的企业责任感,以及外来物种入侵。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多,面临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今年接受审议的项目在管理体系、旅游活动、商业开发、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用途等方面受到了国际组织的关注。

本年度接受审议的248项遗产,占世界遗产总数的1/5。其中,56项是《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项目,3项是自2024年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以来新面临威胁的遗产。

下面是我国4项遗产的情况介绍。

一、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自1998年以来已提交9轮保护状况报告。既往报告中涉及的遗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游客活动影响、管理工作、管理体系、缺乏清晰的遗产构成和缓冲区边界。

自第45届大会以来,中国政府与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积极落实世界遗产委员会各项大会决议内容,围绕遇真宫展示利用、遗产构成要素梳理、游客管理、遗产监测等方面开展深入工作,不断加强武当山古建筑群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本届大会审议了武当山古建筑群2024年保护状况报告,中国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管理持续付出的努力获得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认可。大会决议明确了武当山古建筑群由45个组成部分构成,赞赏遗产地为加强游客管控推出的各类措施,并对中国政府邀请世界遗产中心/ICOMOS/ICCROM联合咨询团前往武当山开展调研表示感谢。接下来,武当山将认真落实本次决议要求,继续做好边界澄清、边界微调、遗产监测等工作。

二、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自1996年以来已提交18轮保护状况报告。既往报告中涉及的遗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游客住宿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地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火灾、人为损毁、区域性公共设施建设、信众与游客的体验、管理工作、管理体系。

自第45届大会以来,结合大会决议以及2019年反应性监测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管理状况得到显著提升。在此期间,遗产地及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公布实施了遗产三个组成部分(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的保护规划;消除了药王山电视塔对遗产景观环境的负面影响隐患;在大昭寺持续实施了信众与游客的分流管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遗产要素数字化与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本届大会的决议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缔约国和遗产地做出的上述努力表达了高度的认可,并鼓励缔约国继续确保以上措施得到落实。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下一阶段还将着力推动遗产区划边界澄清与微调工作的开展,也将就大昭寺唐蕃会盟碑碑亭的改造事宜与世界遗产委员会保持密切的沟通。

三、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自2008年以来已提交8轮保护状况报告。既往报告中涉及的遗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住房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功能变化、管理体系。

自第45届大会以来,结合大会决议以及咨询机构技术意见,澳门历史城区进一步加强遗产管理体系优化与“山-海-城”景观保护,保护管理状况得到显著提升。澳门特区政府采纳ICOMOS技术意见完善《澳门历史城区保护及管理计划》并正式立法,为遗产地的保护及管理提供了整体框架和有效工具。此外,特区政府针对位于东望洋灯塔周边更广泛的环境区的重大开发项目保持与世界遗产中心的沟通,积极开展遗产影响评估及规划研究,确保其不对遗产突出普遍价值造成负面影响。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缔约国及遗产地在澳门历史城区保护、监测、阐释及展示等多方面工作取得的进展予以肯定与赞赏。接下来,澳门历史城区将继续完善遗产展示阐释体系建设,持续关注新城填海区的开发项目并按要求开展遗产影响评估,协调好遗产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自2014年以来已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提交5轮保护状况报告。既往报告中涉及的遗产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管理、旅游、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自第45届大会以来,中哈吉三国根据会议决议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加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的跨国协调作用,并在其协调支持下完成了三国保护状况报告的编制,三国共同举办了“从长安出发——纪念丝绸之路列入名录10周年主题展览”;持续更新完善法律法规,着手启动到期管理规划的修编工作;持续强化监测、保护、展示、利用、宣传及研究工作,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合作,开展中亚遗址的联合考古;深化与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的合作;针对西汉长安城未央宫缓冲区范围内拟议的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遗产影响评估;完善并重新提交了地籍图。下一步中哈吉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推进管理规划修编工作,强化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展示阐释等工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监测工作中,持续给予各文化遗产项目专业技术咨询。在一系列保护状况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从国情和遗产地工作需要出发,结合世界遗产的国际语境,助力遗产地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的沟通,按大会要求完善提升保护管理工作,树立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大国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