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学术推荐|《笃行致远——纪念〈世界遗产公约〉五十周年论文集》


《笃行致远——纪念〈世界遗产公约〉五十周年论文集》共四卷,汇聚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学界和工作领域众多学人的智慧,从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与理念、世界文化遗产规划与设计、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四个角度,探讨了中国和国际世界文化遗产最新的趋势、理念、技术与方法。

本书撰文者多是活跃在这一领域、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工作者,从资深专家到青年学者,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案例、精彩的分析和深刻的洞见。实际上,这不仅是一组学术论文,更是编者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怎么看、怎么干、怎么管”这些实际问题的一点微薄贡献。

本论文集中的部分文章或其精要版,已于《中国文化遗产》杂志先行刊载。更多本书内容分享请持续关注“世界遗产之声”。


目次


•  前言

李六三

•  作为知识体系的世界遗产——50年以来的国际保护思想与中国实践

燕海鸣

世界与中国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与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之路

徐琪歆 詹长法

•  《吴哥宪章》实践与中国文物保护理念——以周萨神庙、茶胶寺保护修复工程为例

李向东

•  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关系50年回顾与展望

张朝枝

•  从世界遗产委员会到缔约国气候变化议题在世界遗产体系中的发展、困境与启示

付梓杰 高晨翔 张思宇

•  跨国世界遗产的现况分析与展望

李俊融 李静宜


故事与文明

•  茶、茶景观与海洋茶叶贸易

姜波

•  大河景观——黄河文化遗产系统的整体认知

赵云 张正秋

•  海洋世界遗产与中国海洋遗产战略探讨

刘家沂

•  以大运河为例探讨世界文化遗产理念在中国的实践

李雪

•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特征与作用

陈耀华 李亚玲 魏天星

•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和自然融合实践

李雨馨

•  从文化线路回归线路遗产

孙华 李光涵

•  立足本土,接轨世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理念变迁和展望

马雨墨 周岚

•  浅谈世界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界限与联系——以“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

赵玉春


价值与传播

•  讲述“中国故事”与遗产传播体系的建立

齐欣

•  世界遗产价值特征(attributes)的批判性认知和分析——基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情况

冯辽 梁智尧

•  世界遗产在展览语境下的价值表述——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常设展览策划实践

范家昱 燕海鸣

•  面向青少年的文化遗产价值传播实践与思考

赵瑗 范家昱

•  发展与超越——世界遗产50年

吕舟


目次


•  前言

李六三

引言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历程及未来趋势

沈阳

规划设计理论探索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初探

邵甬

•  从北京三部长城专项规划看大型文化遗产专项规划的重要作用

汤羽扬 刘昭祎 蔡超

•  英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体系的全面衔接

于冰

•  世界遗产管理和文化景观规划

肯·泰勒

•  世界遗产管理规划的近期实践——一个融合的视角

尚晋

•  我国海洋文化遗产空间区划及其规划策略研究

梁智尧 赵云 冯辽

•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中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应对

郝爽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方法概述

安磊

本土的创新实践

•  集安高句丽墓葬笔画的原址保护

郭宏

•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承德案例——殊像寺古建筑油饰彩画的保护研究

陈青

•  大运河浙江段环境景观控制实践

黄滋 曹雪 胡茗

•  澳门历史城区“后申遗时代”遗产保护探索——东望洋斜巷未完工建筑的实践与启示

侯文潇 赵云

•  新广武3段长城10号敌台保护维修理念与实践

张依萌

•  预防性保护理念中古建筑监测方案设计与实践——以颐和园福荫轩建筑群为例

闫晓雨

•  叙事语境下汉画像文创产品设计的实践研究

张雨彤 兰芳


目次


•  前言

李六三

引言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十年

王喆

理论与实践创新

•  世界文化遗产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前沿与我国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体系

乔云飞 郝爽

•  石窟寺监测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李黎

•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概况与评述

庄优波 周绮文 杨滢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影响因素——基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的分析

罗颖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思想源流与建设历程

张依萌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员制度——业务专精、兴趣专注、沟通专业的管理机制

刘懿夫

•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许礼林 孙运豪

•  古建筑健康监测技术与装置研发的适用性初探——以北京故宫为例

王中金 郭青松 谢江东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文化遗产监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花山岩画为例

黄玉琴

•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舆情监测现行工作机制探究与实践

张欣


遗产地案例

•  基于遗产保护管理状况的长城监测策略探析

刘文艳

•  基于结构特点及倾斜演变的应县木塔变形监测

永昕群

•  左江花山岩画保护监测系统的构建与运维实践

朱秋平

•  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之我见

赵霞

•  我国古代建筑本体监测技术实践与前景展望——以故宫古建筑监测工作为例

程枭翀

•  世界遗产监测与交旅协同场景研究——以西湖为例

刘洁 姜丽南 童寒冰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在保护工程中的应用实践——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监测为例

李俨 康凯

•  预防性保护理念下城垣类建筑遗产监测预警探索——以西安城墙为例

吴春

•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世界遗产监测的实践与思考

蔡松荣 杨洁琼


目次


•  前言

李六三

引言

•  继往开来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实践

张依萌

文明交流互鉴

•  心手相牵——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的延伸思考

葛承雍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视野下的援外文物保护工作新理念

许言 袁濛茜

•  中国国际合作文物保护保护发展简史

王元林

•  吴哥古迹国际合作保护史研究

刘汉兴

•  中国援外文物保护事业的艰难发端——记蒙古国兴仁寺和博格达汉官的修缮

陈晖 王元林

•  中国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的关键起步

刘志娟 王元林

•  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遗产国际合作研究与保护

黄雯兰

•  跨国系列遗产联合工作机制探讨——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哈、吉三国联合编制保护状况报告为例

白静

国家战略行动

•  大遗址保护若干政策问题探讨

柴晓明

•  中国城市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概览

徐苏斌 青木信夫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项立法研究

彭蕾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保护路径研究

姜智颖 马明飞

遗产实践案例

•  遗产的价值阐释——以营造学社对云冈石窟的调查与研究为例

杭侃

•  龙门石窟申遗实践,激发洛阳文化遗产保护新活力

余杰

•  立足文化遗产,赓续运河文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扬州模式”

光晓霞

•  浅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澳门历史城区为例

宋晓微 张玉敏

•  苏州与世界遗产

邱晓翔

•  拙政园见山楼明瓦窗修复的实践与思考

薛志坚 火家慧 郑期栋

•  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故宫博物院智慧化观众管理服务模式探索研究

张小古 邓宇 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