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遗文本编制团队赴湖北省黄石市,对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各组成部分进行深化调研,重点了解遗产保护、管理和展示等内容最新情况,完善提升遗产要素、评估遗产区划。同时就相关考古发现、历史文献研究等与黄石市文物保护中心、大冶市文化和旅游局、阳新县文化和旅游局,以及当地专家学者和遗址考古调查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深化遗产价值认知。
编制团队调研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
编制团队与大冶市大箕铺镇综合文化站进行座谈
2012年,我院受托编制《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以下简称《预备名单文本》),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工业遗产价值体系建立和保护利用研究。“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及文本编制项目”是继《预备名单文本》之后的深化合作研究项目。
此次项目重点梳理了黄石地区矿冶发展脉络,划定了遗产构成类型,并依据遗产构成类型框架对黄石地区已发现的矿冶遗迹和工业遗存进行遗产构成认定。基于价值贡献、保存现状、管理条件等实际情况,在黄石地区已发现的古代矿冶遗迹和已认定的近现代工业遗产范围内,重新遴选出6处具有代表性的遗迹、遗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城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下陆火车站和华新水泥厂旧址)作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遗产构成。其中,与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时相较,鄂王城城址、下陆火车站两处为新增的遗产构成,其功能和地位对展示黄石地区的矿冶管理、矿产运输有关键意义。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位于大冶市铜绿山镇,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区内,矿区面积7.8平方公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前后两个时期采冶结合的大型遗址,前期属春秋时期或稍早,后期属战国至汉代。从1973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在南北约二千米,东西约一千米的古矿区范围内,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古矿井、炼铜炉、古代炉渣等遗址遗迹,并出土了采掘工具、生活用具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集采矿、冶炼和铸造为一体的规模宏大的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基地。
鄂王城城址
城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李阁村胡彦贵自然村,于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湖北通志》记载,马迹乡有鄂王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周长1533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垣底宽约20米,最高4.5米。城外有护城河遗址,城垣内包含有较多东周时期陶片、绳纹板瓦,城内先后出土过楚国金币陈爰、青铜器、铁器、陶器、车马件等文物。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位于黄石市西塞山区,原石灰窑区袁家湖附近,是中国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的大冶钢铁厂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用官款在汉阳大别山脚下创办汉阳钢铁厂。光绪二十年(1894年)汉阳钢铁厂竣工投产。与此同时,张之洞还在大冶铁山(现大冶铁矿)开办铁矿,开采矿石供汉阳钢铁厂炼铁之用。为将矿石从铁山运往石灰窑江边经长江运抵汉阳钢铁厂,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开始修筑铁山至石灰窑近60华里长的运矿铁道。光绪十八年(1892年)八月,运铁矿道竣工通车,该铁路沿用至今。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
大冶铁矿天坑位于黄石市铁山区铁山街道办事处冶矿路社区象鼻山,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建矿,经历了晚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曾隶湖北铁政局、汉阳钢铁总厂、汉冶萍公司、“日铁”大冶矿业所、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大冶铁矿通过重建,生产规模扩大,用大型机械化生产取代了小生产,将过去分散的采场联成一个整体,建成东露天采场。东露天采场1955年动工基建,1958年正式投产,2003年露天开采结束,转入地下开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座采用机械化开采的大型露天矿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下陆火车站
老下陆火车站旧址处于黄石市老下陆街与黄(石)铁(山)铁路支线中间,东接黄石港、西塞山区,西连铁山区。1892年,张之洞为把大冶铁矿高品质矿石运往汉阳铁厂,从大冶铁矿修建了一条铁路至石灰窑。在这条铁路上,依次修建了铁山、盛洪卿、下陆、石堡等4座车站,其中,下陆车站供给煤、水,提供火车修理等业务,是这条铁路的中心站。“下陆车站”由德国工程师设计。根据铁路修建年代推算,其修建于1891年至1892年间,至今已逾一百三十余年。大冶铁矿至石灰窑铁路已被学界公认为湖北地区第一条铁路,下陆火车站也是湖北省现存最古老的火车站。
华新水泥厂旧址
华新水泥厂旧址地处黄石市中心地段,其北为黄石大道,紧邻长江,南距磁湖500米,全厂占地总面积77公顷。是我国近代最早开办的三家水泥厂之一,原名大冶湖北水泥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为增强国力,发展民族工业决定建设南北大动脉——粤汉铁路,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经过考察发现黄石黄荆山上的岩石是制造水泥的上等原料。后经德国化学家化验后得出“大冶黄荆山的矿石乃是生产水泥的石灰石最佳原料”的结论。故张之洞上书,力陈开办水泥实业的利害,最后光绪皇帝朱批“依议,钦此”,批准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大冶湖北水泥厂(即为华新水泥厂前身)。张之洞委托程祖福经营湖北水泥厂,他购得当时国际最先进的两条德国日产200吨旋窑水泥生产线,这两条生产线就是华新水泥厂的前身。湖北水泥厂使用“宝塔牌”商标,年产水泥4-5万吨,与北方唐山的启新水泥厂相抗衡,一北一南平分天下。
根据工作安排,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根据补充调研和座谈情况,落实遗产构成、遗产要素和遗产区划范围,完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研究,进一步提炼黄石矿冶工业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