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规划”修编工作的开展,2023年3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规划项目团队赴丽江开展规划补充调研工作。本次调研重点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民居、历史建筑,以及各类遗产要素的保存现状进行了补充评估,同时围绕区划调整、保护管理措施、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等规划核心内容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机构、各利益相关方进行了深入交流。
调研期间,项目组与保护管理机构对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探讨,对规划总体策略达成共识。
工作推进会
现场调研
根据工作进度,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根据补充调研和座谈情况,落实保护区划,完善保护管理规定和相关控制指标,细化管理审批流程,推进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规划修编工作。
项目简介: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规划”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大研(含黑龙潭)、束河民居建筑群、白沙民居建筑群3个片区为规划对象,规划范围涵盖遗产分布范围及其所处的背景环境,面积约743.5公顷。
此次规划修编,以丽江古城基本组成单元——院落为切入点,对遗产各组成部分开展专项评估。在丽江古城突出普遍价值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保护管理对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调整保护区划,有针对性的制定分级、分类保护管理规定和具体保护措施,依法保护丽江古城世界遗产区划和遗产要素。同时,完善保护管理机构的职能与运行机制,对遗产展示利用提出优化,明确近期考古、研究方向,并按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要求,规划监测工作内容。
总体而言,本次规划修订立足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以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导向,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有效利用,挖掘价值,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丽江古城GIS数据采集系统界面
项目组根据丽江古城特点定制了高效的数据采集APP,为后续现状分析、规划策略制定打下坚实基础。
纳西族及东巴文化分布迁徙图
项目组从丽江古城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入手分析,结合文献梳理出纳西族及东巴文化分布迁徙路线,为后续遗产要素梳理提供研究支撑。
延伸阅读:
丽江古城 摄影:朱远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海拔2400米的丽江坝。这里群山环绕,有多个关口与外界相通。西北部的玉龙雪山是该地区河流及泉水之源。黑龙潭滋养了丽江古城条条河道和沟渠。丽江古城由大研古城(含黑龙潭)、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三部分组成。大研古城建于明代,当时是商业中心,并设立丽江军民府;大研古城还包括原木家别院遗存的一文亭和光碧楼以及黑龙潭公园内的玉泉建筑结构。此处众多瓦顶两层木构架房屋,其拱门、影壁、庭院和雕花顶梁装饰结合了汉藏建筑和装饰元素,代表了纳西族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宝积宫与琉璃殿
白沙民居建筑群建成于更早的宋元时期,坐落于大研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的房子沿南北轴线排列,中心为广场。这里的宗教建筑包括殿堂和楼阁,存有超过40幅创作于13世纪初的绘画作品,描绘的主题涉及佛教、道教和纳西族人们的生活,还糅合了白族的文化元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觉宫壁画
白沙连同位于大研古城西北4公里的束河民居建筑群,都依偎在群山中,流水环绕,反映了几个世纪以来当地不同文化、民俗风情与传统的融合。生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协调的建筑群,尺度适宜的舒适住宅、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间艺术等等,共同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