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的“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的首部——《大运河画传》正式出版。画传系列被中宣部纳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并确定为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大运河画传》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编,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共同出版。
11月18日,《大运河画传》出版座谈会在扬州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出席并讲话。
刘奇葆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组织编撰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是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立足专委会工作实际,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积极实践,是广大政协委员的一份文化情怀和履职责任,也是满足广大读者对历史文化的品读和追求的需要。相信画传系列的出版发行,将让更多读者了解长城、大运河等这些承载我们最深层记忆的中华文化标志,感悟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更好助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大运河画传》共有六大章节:运河国家、运河工程、运河城乡、运河文脉、运河人物、运河未来,并在书后为读者提供了延伸阅读参考。全书共计20万字和200多幅图片,讲述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考古、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的知识、传统、故事等,涉及历史事件、工程杰作、城乡发展、人物故事、文化衍生、保护传承等。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许言在座谈会上发言。他介绍,作为承编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由柴晓明、李六三两任院长接力担任编委会办公室主任,组建了由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骨干专业工作人员作为撰写者,由大运河领域资深专家张廷皓、葛承雍等先生作为核心咨询团队的编写工作组。院相关职能部门全程参与项目进程,设置专门办公室,确保项目的顺利推动。
依托多年来承担大运河申遗文本编制、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关规划编制工作的坚实基础,以及近年来开展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挖掘和交流共享传播工作经验,编写工作组力求将大运河宏大国家叙事、复杂工程技术原理、深厚历史文化脉络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活泼的语言呈现给读者。
同时,编写工作组还精心搜集、研究、遴选了诸多体现大运河价值的图片。这些图片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单位丰富的档案和图片资料,历年出版发行的关于大运河的图片集、绘图作品集,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保护管理工作中所拍摄、绘制、收集的大量图片为基础。全国政协文史委还协调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单位,获取相关图片授权,最终从超过万余张的图片中遴选出表现大运河文化内涵、景观、相关文物等共200多幅质量过硬且具备很强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配图。包括故宫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后母戊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大禹治水图》、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历代帝王图》之隋炀帝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藏《京杭运河全图》……翻开《大运河画传》,一幅幅精美图片飞入眼帘:有传世名画、文物高清图,也有大运河的航拍、夜景等不少精美图片。
《大运河画传》不仅是文字配以图片的组合,而且是在艺术家的精心设计下,在版式设计上突出“画传”特征,以多彩的页面、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感的设计理念,通过贴士、边栏、色块、小品图等多种要素的穿插,力求呈现出鲜活的画面质感,文字、图片相互呼应、咬合,为读者理解运河、欣赏运河提供极大的艺术享受。
在座谈会上,《大运河画传》编委会的执行主编刘曙光介绍了画传编撰工作亮点与感触。他以编撰团队发现见证了京杭运河开通历史的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并辗转获得免费授权的过程为例,分享了本书注重发现此前容易忽略的历史细节,并通过艺术作品来体现这些细节的特征。“与此前大多数普及版的大运河读物不同的是,我们既从大运河的波澜壮阔出发,又注意通过细微的历史场景,把大运河的故事娓娓道来。”
本次座谈会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办,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扬州市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承办,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协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孙真福,画传美术总设计、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等在座谈会上发言。
《大运河画传》出版座谈会现场
《大运河画传》展示
内页展示
内页展示
内页展示
本文插图引用自公众号:中国大运河。
更多“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资讯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