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新作 |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若本建筑工作室

△ 西面水院倒影  摄影:田方方


△ 二层景观通廊  摄影:田方方


设计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若本建筑工作室
项目地点  河南省洛阳市
竣工时间  2022年5月
建筑面积  32986.3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设计单位提供。


隋唐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公元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凿通济渠,历经5年,建成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通涿郡(北京),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从洛河远眺博物馆  摄影:田方方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新时期国家运河文化战略的重要节点工程,也是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博物馆坐落于洛阳市主城区瀍河入洛河口的西北角,内设展览陈列、公共休闲、研学会议、文物储藏等多个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


△ 南立面结构单元序列  摄影:田方方


△ 南北两翼围合的中央水院  摄影:田方方


建筑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场地是位于洛河与瀍河交汇处的三角形用地,空间组织先天比较局促。博物馆建筑布局一方面尊重并呼应洛河大堤上已经形成的仿唐建筑群“瀍壑朱樱”的中轴线,另一方面在内部空间组织上用层层递进的功能空间布局规避不利的地形影响,形成了完整连续的展厅单元和富于变化的内部空间体验。


△ 主入口序厅  摄影:田方方


△ 主入口中轴线视廊  摄影:田方方


△ 主入口南北中轴空间  摄影:田方方


建筑风格方面,博物馆所在的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处于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范围内,周边规划了大量的仿唐风格景观建筑。按惯常思路,这座运河博物馆必是唐风建筑无疑;我们的设计试图跳脱出仿唐风格的包围和束缚,寻找对隋唐历史文化的不同切入视角。


隋唐时代是我国古代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跨越洛河而规模宏大的洛阳都城规划,明堂、天堂、龙门石窟等体量巨大的土木工程以及大运河的开凿都集中出现在这一时期。所以,我们抓住隋唐大运河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征,以洛河上架设的拱桥结构为原型,用现代建造技术的自然呈现来取代对传统风格的具象模仿,从而实现古今文明的对话。


△ 轴测分析图 ©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 从文创单元看临展单元  摄影:田方方


△ 文创展示区与室外景观  摄影:田方方


△ 南北两翼对望  摄影:田方方


结构的对偶运用,在平面组织上采用横向与纵向交织的拱形剪力墙形成有效的双向抗震结构体系。在剖面组织上上部屋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垂板+端部混凝土、“唐瓦当”与下部基座的拱形剪力墙共同组成闭合的剪力墙传力体系。平面对偶的结构特征通过大模板的清水混凝土浇筑形成清晰的室内空间架构,而剖面对偶的结构关系则通过陶瓷和青砖的材料组合赋予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 结构单元的对偶呈现  摄影:田方方


△ 结构与展品的对话  摄影:田方方


△ “唐瓦当”  摄影:田方方


展陈空间的布局突破传统博物馆的封闭展陈模式,除了对温湿度影响敏感的展品之外,大部分展厅采取开放格局,与公共空间和公园景观融为一体。


△ 大厅空间的视线通廊  摄影:田方方


△ 坡道穿越在拱形结构之间  摄影:田方方


△ 悬挂的环形坡道  摄影:田方方


功能组织上,设计特别强化南面向洛河开放的公共会议区,以及北面向大运河公园开放的文创展示和教育体验区,使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客厅。


△ 内外穿透的景观空间  摄影:田方方


△ 临展馆北立面  摄影:田方方


△ 指向公园的景观视廊  摄影:田方方


△ 开放的阶梯阅读空间  摄影:田方方


△ 临展馆内部空间  摄影:田方方


△ 交错的拱形空间  摄影:田方方


△ 从展厅看公共空间  摄影:田方方


△ 从三层的室外露台远眺  摄影:田方方


建筑主材的选用强调在地性的原则,即“洛阳造”。室内外大量采用改良后的洛阳三彩陶瓷挂板饰面,较好地缓解了清水混凝土建筑易给人带来的疏离感以及内部空间声学方面的缺陷。其中吊顶“云帆”,是由126986个三彩陶瓷单元组成的、迄今世界最大的陶瓷吊顶艺术作品。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与洛阳当地的工艺美术家郭爱和、高水旺反复讨论试样,把传统手工陶艺与现代设计、加工技艺相结合,助推洛阳传统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


△ 层叠的拱形空间  摄影:田方方


△ 古今三彩陶瓷工艺的对话  摄影:田方方


施工过程照片 ▽


△ 放置超大玻璃幕墙的拱形单元  摄影:田方方


△ 南立面的剪力墙结构  摄影:田方方


△ 上下对偶的剪力墙结构  摄影:田方方


△ 屋面保温与防水层施工  摄影:田方方


△ 屋面排水天沟施工  摄影:田方方


△ 高低跨引入自然光  摄影:田方方



△ 横纵对偶的剪力墙结构  摄影:田方方


△ 结构秩序层层递进  摄影:田方方


△ 主入口南北轴线空间  摄影:田方方


△ 主入口序厅的空间关系  摄影:田方方


△ 临展厅的结构序列  摄影:田方方


△ 临展厅的剪力墙结构  摄影:田方方


△ 三层观光厅结构  摄影:田方方


△ 南侧多功能厅的无柱空间  摄影:田方方


△ 双向剪力墙  摄影:田方方


△ 古今结构的对话  摄影:田方方



设计图纸 ▽


△ 总平面图 ©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 平面图 ©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 剖面图 ©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项目类型:文化建筑

项目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若本建筑工作室

主创建筑师:李立

设计团队:高山、王文胜、肖蕴峰、周峻、胡海宁、叶雯、郝竞、李飒、申银珠、李霁原、张溯之、黎彦希

结构设计:张准、张锦骁、马卫强、高文虹、高戈

三彩陶艺制作:郭爱和、郭家启(室内)、高水旺(室外)

灯光设计:杨秀、卞晨、杜怡婷、陈幸如、蔡文静、李彬豪

幕墙设计:金颖、闫云斌、张亮、李根恒

驻场建筑师:李飒

驻场结构师:孔忆辰

展陈大纲: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

展陈设计: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陈设计深化及施工:天禹文化集团

业主:洛阳市文物局

施工单位:河南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基地面积:31817平方米

建筑面积:32986.3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8年10月—2020年9月

施工时间:2020年9月—2022年5月

摄影:田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