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世遗运河助力共同富裕” 2022杭甬对话来了!

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段的浙东运河,北起钱塘江南岸的杭州西兴古镇,向东南横穿绍兴、宁波两市,于镇海汇入东海。正是这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贯穿了江南2500年的历史,也串联起杭甬两个城市的文化和经济。


640.jpg


如何唱好杭州和宁波“双城记”,对浙江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今天,主题为“世遗运河助力共同富裕”的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活动,在宁波慈城、杭州衙前这两个充满特色的运河聚落同步举行。身处在宁波主会场与杭州分会场的嘉宾通过直播对话,一同分享、探讨推动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扩大“千年运河”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据悉,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文物局、宁波市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主办,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承办,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经济广播、宁波市江北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局)、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民政府、杭州市萧山区文广旅游体育局、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人民政府协办。宁波市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领导等出席本次活动。


徐方 宁波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致辞


应雪林 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致辞



为唱好“双城记”谱曲


“云”探讨家门口的文化遗产


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是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而浙东运河杭甬对话活动正是这首“歌”里美妙的音符之一。本次活动延续了第一届线上直播对话形式,杭甬两地专家及学生代表“云”聚一堂,通过线上交流对话、线下合作研学等活动,展现两个城市丰富的地域特点与文化特质,并增强两地专家、学子对大运河的文化保护和学习。



在分享环节,专家们表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而文化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比如优秀的城市文化可以提高市民对于所在城市的认同感、满意度,进而产生自豪感、优越感,逐渐转化为城市的凝聚力。因此加深百姓对运河文化的了解程度,加强运河保护的意识,让大家一起守护家门口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十分深远。


640 (1).jpg


随后,杭甬两地学子通过沉浸式文旅项目、文化地图等方式,带领线上线下观众深入江北慈城与萧山衙前,探寻往事和文明。为呼吁更多人加入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队伍,杭甬两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还向宁波外国语学校、宁波市江北区外国语艺术学校、宁波光华学校、杭州市衙前镇初级中学等颁发“小河长联盟学校”匾额,向同学颁发“小河长”证书。



最后,杭甬两地联合创作并发布了活动主题曲《同一条运河》,并邀请两地学子共同唱响,在本次活动首发。质朴传神的歌词、悠扬动听的旋律,收获了线上线下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有歌曲有市集有非遗文化


活动荟萃特色物产、民俗风情


慈城,是宁波连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门户”和“客厅”。这里人文荟萃、钟灵毓秀,有“儒学重镇、进士摇篮、慈孝之乡、民居经典”的美誉。而距离慈城百公里之外的衙前,是杭州萧山的传奇土地,千年古镇,运河重镇,红色名镇,工业强镇在这里辉映,人们生活在千年运河两旁,日日与凤凰山的悠悠鸟鸣相伴。



在这两个充满特色和文化的地方,2022年浙东运河杭甬对话活动形式多样,更显生动。两地联合打造了“运河市集”,将大运河这条文化玉带串联起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呈现。位于慈城的宁波主会场,除了甬剧、越剧、箜篌等非遗主题的演出之外,还有骨木镶嵌、螺钿镶嵌、泥金彩漆、明清微型家具、竹编工艺、年糕制作工艺等十余个非遗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杭州分会场则展示了萧山非遗花边、农民画、毛线花、剪纸、瓷片展等,这场非遗盛宴吸引了不少群众线上线下联合围观,让人大饱眼福!





在这里荟萃的特色物产、民俗风情,是长达200多公里的浙东运河风韵缩影——它不仅保留了保护了传统的文化、景观,还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而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