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团队赴重庆大足开展调研


为进一步推进大足石刻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2022年1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大足石刻保护管理规划”项目团队赴重庆大足开展规划补充调研工作。本次调研重点对分布在石窟区周围重要的遗存和遗产景观肌理进行了现场踏勘和确认,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遗产的价值体系和构成。同时就各片区的展示利用服务设施、管理设施选址,保护区划边界和管控要求,利益相关者精细化识别,传统管理模式运作,相关规划衔接等核心内容与大足石刻研究院、利益相关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现场调研。下一步,项目组将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对规划内容进行完善,切实做好大足石刻的规划编制和技术服务工作。


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部门座谈


现场讨论


调研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修复工程现场


项目简介:


“大足石刻保护管理规划”是以大足石刻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妙高山、舒成岩摩崖造像7个片区为规划对象,规划范围涵盖遗产分布范围及其所处的背景环境,面积约436公顷。


本规划的编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以及考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莫高精神”,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要求和5C战略、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统筹筹划、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全面提升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管理和利用水平,挖掘和弘扬大足石刻的文化艺术魅力和当代价值,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大足石刻整体保护及大足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受大足石刻研究院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还邀请了相关勘察、测绘单位共同参与,组建优质团队、国内顶尖专家组,共同合作开展大足石刻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项目团队已经完成规划初稿编制工作。


项目团队在大足回顾:


2021年3月~4月,项目团队在重庆大足开展了现场调查、踏勘、评估等工作,并组织了规划座谈,搜集各部门规划诉求,为规划初稿编写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调研大足石刻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


搜集各部门规划诉求


项目团队合影


延伸阅读:


大足石刻是遍布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自唐宋以来开凿的石窟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兴盛于唐代末年,经五代至南宋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明清。现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1999年,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5组石刻群作为系列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名称为“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佛教中国化进程完成的标志,代表了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造像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儒教、以及释、道合一和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亦是我国现存保存最好、最伟大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