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水乡凝结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忆江南”、“梦江南”、 “江南好”等词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演绎、传颂着。老街深巷、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是江南水乡诗情画意的基调。
保护好江南水乡古镇,就是保护好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办共同在周庄、同里、甪直、乌镇、西塘、黎里、锦溪、沙溪、震泽、惠山和新场11个古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根据申遗工作计划和古镇可持续发展需求,2019年,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办与遗产中心和苏州市计成文物建筑研究设计院组成项目团队,联合编制《江南水乡古镇民居保护整治导则——周庄例则》,其成果于2020年5月正式出版,《导则》的编制为江南水乡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为什么要编制导则?
关于编制导则的初衷,我们就要从江南水乡古镇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与保护的整体工作思路谈起。
2015年,国家文物局在苏州召开“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确定了苏州作为牵头城市负责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成立了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办,并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编制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这标志着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启动。2016年,遗产中心完成《江南水乡古镇申遗预研究》。2017至2019年,遗产中心相继开展《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文本》和管理规划编制工作。
近年来,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逐渐将理论研究落实到操作层面,在持续跟踪研究中,申遗团队发现经济实力雄厚的江南水乡古镇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发展诉求强烈,因此在古镇更新中出现一些建筑风貌破坏、风格异化、工艺缺失的情况,尤其是古镇内一般民居,其修缮与整治面临较大的困惑。
基于此,编制一份旨在向公众介绍江南水乡古镇民居特色、传播水乡古镇价值特征的民居保护整治导则成为古镇保护发展的迫切需求,为更好地保护和延续江南水乡古镇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江南水乡古镇民居保护整治导则——周庄例则》的编制工作于2019年启动。

为什么选周庄古镇?
《导则》实施对象的选择是项目组面临的难题之一,既要考虑古镇自身规模、文旅开放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古镇实施后的示范效果。周庄古镇在11个古镇中规模不是最大的,却负有多重属性,是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为一体的文旅融合的遗产社区,这促使周庄古镇内在建筑更新方面的诉求强烈,在整治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不和谐的现象。故此,项目组选取周庄古镇率先开展《导则》编制工作,希望将其营造成为江南水乡古镇民居保护整治实施示范地。

为什么是全民参与?

2008年3月,江南水乡古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作为以遗产社区为核心的、具备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地,居民是遗产地保护的根本力量,与遗产地共生;导则的编制团队作为江南水乡古镇申遗文本编制主力军,已在顶层设计方面与遗产地达成共识,在导则的编制过程中则转变思维角度,以遗产社区规划师的身份,基于遗产价值,立足社区需求,作为遗产社区更新的“引导者”,将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相统一,与社区产生共情,指导社区居民开展一般民居建筑的保护整治活动。
居民代表作为周庄原住民的主体人群,是周庄古镇文化保护行动的践行者与推动者。因此,居民意见征求贯穿《导则》编制始末,在编制之初,项目团队开展走访调研活动;编制过程中,收集居民反馈意见,包括居民在提高生活质量诉求下的房屋适应性改造等;编制完成后,在周庄古镇社区开展居民代表座谈,向公众介绍《导则》内容并听取居民代表意见与建议,配合座谈,项目组还开展了问卷调查工作。



导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导则》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用于规范工程咨询与设计的技术文件,是服务于古镇居民、商户等在建筑改造过程中的操作指南,其内容除了常规的建筑体量、高度、层数、门窗墙屋面等构造做法外,特别增加了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建筑改善提升方面的内容,包括室内装修、厨卫设施更新,以及其他适用性改造,同时《导则》中针对生活设施及性能提升方面,也设独立章节进行了阐述,包括安消防、室外管道等外露设施的风貌控制要求与具体实施措施,可以说,《导则》基本考虑到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遗产的价值是抽象的,遗产地的物质载体是具象的,为此《导则》力求内容表达简单易懂,便于公众理解遗产,能为各阶层、各年龄段古镇居民参照执行。在文件编排上为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突出周庄古镇的民居建筑风貌特征、技术工艺,从而切实发挥导则的技术引导作用,为江南水乡古镇中其他古镇民居建筑提供整治例证。

他们说:
周庄就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家,我要保护她,我认为《导则》表达方式简单易懂,易于操作,将有利于古镇传统风貌的保护,希望尽快将导则颁布实施。
——居民代表
《导则》的编制完善了古镇建筑修缮审批的依据,为古镇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周庄古镇申遗办
——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办
民居建筑是江南水乡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因生活、商贸需求形成了人水相依的典型水乡聚落风貌和人居环境,保护民居建筑就是保护江南水乡古镇的核心价值,周庄的居民热爱这里、商户认同这里,作为遗产社区,社区更新是持续的,在公众遗产保护自觉下,项目团队要做的就是对信息进行正确的传达,为遗产社区提供更利于遗产价值延续的具体方案,并与社区携手助力遗产保护。
——导则编制团队
后记:
因势利导是导则编制的出发点。《导则》的编制是时代要求,为周庄古镇内传统风貌的保护整治提供技术指导。
八方为则是导则编制的落脚点。《导则》的内容以周庄古镇建筑特征进行总结提炼,是在普适性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细化设计,其总体框架适用于江南水乡各镇,下一步,《导则》编制团队将有序引导其他古镇开展各自的导则编制工作。
预购或了解《导则》详情请联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联系邮箱:wochcoc@cach.org.cn。
感谢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办和苏州市计成文物建筑研究设计院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