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中文
EN
FR
{{breadName}}
日本世界遗产活用—以富冈制丝场以及近代丝绸产业遗迹群为例


编者:近日国家文物局向社会发布了《国家文物局2020年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共分为5部分共计27条。其中对文物保护利用的内容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计划,如在制度建设上,提出“起草完成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实施意见”;在具体实施内容上,提出“推动让文物活起来方式创新,推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等。可预见,在国家文物局的整体部署下,我国文物保护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将得到进一步推进。本文拟通过介绍日本世界遗产活用案例,给国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1、日本世界遗产概况



日本古京都遗址(作者Ling摄)

日本于1992年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于1993年将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姬路城、屋久岛和白神山地四处遗产首批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20年2月,日本世界遗产总计为23处,其中文化遗产为19处,自然遗产为4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12位,并已经连续7年每年均有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9年7月日本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百舌鸟和古市古坟群:古日本墓葬群”(来源:百舌鸟和古市古坟群:古日本墓葬群官网)


日本世界遗产列表(截至2020年2月)


序号

遗产类别

遗产名称

列入时间

所在地区

1

文化遗产

法隆寺地区的佛教古迹

1993

奈良县

2

文化遗产

姬路城

1993

兵库县

3

自然遗产

屋久岛

1993

鹿儿岛县

4

自然遗产

白神山地

1993

青森县、秋田县

5

文化遗产

古京都遗址

1994

京都府、滋贺县

6

文化遗产

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落

1995

岐阜县、富山县

7

文化遗产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爆遗址)

1996

广岛县

8

文化遗产

严岛神殿

1996

广岛县

9

文化遗产

古奈良的历史遗迹

1998

奈良县

10

文化遗产

日光神殿和庙宇

1999

栃木县

11

文化遗产

琉球王国时期的遗迹

2000

冲绳县

12

文化遗产

纪伊山地的圣地与参拜道

2004

三重县、奈良县、和歌山县

13

自然遗产

知床半岛

2005

北海道

14

文化遗产

石见银山遗迹及其文化景观

2007

岛根县

15

自然遗产

小笠原群岛

2011

东京都

16

文化遗产

平泉—象征着佛教净土的庙宇、园林与考古遗址

2011

岩手县

17

文化遗产

富士山—信仰的对象与艺术的源泉

2013

静冈县、山梨县

18

文化遗产

富冈制丝场以及近代丝绸产业遗迹群

2014

群马县

19

文化遗产

明治工业革命遗迹:钢铁、造船和煤矿

2015

山口县、鹿儿岛县、静冈县、岩手县、佐贺县、长崎县、福冈县

20

文化遗产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作品(国立西洋美术馆)

2016

东京都

21

文化遗产

“神宿之岛”冲之岛·宗像及相关遗产群

2017

福冈县

22

文化遗产

长崎地区隐藏的基督教遗址

2018

长崎县

23

文化遗产

百舌鸟和古市古坟群:古日本墓葬群

2019

大阪府


(数据来源:日本政府外务省网站、作者Ling绘)


2、日本世界遗产活用项目


根据日本政府2001年颁布的《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以及2015年颁布的第四次《关于文化艺术振兴的基本方针》的相关内容,明确要求通过汇聚社会共识、加强官民联动、突出战略重点,将“文化艺术立国”战略落到实处,以提升日本文化艺术的实力和水准,增强日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文化厅从2015年开始负责实施《世界文化遗产的活用项目》,目的在于通过对日本世界遗产信息传播、普及教育、保护活动等内容的支持,推进文化振兴,促进地区复兴,并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活用项目进行补助(2015年约合1168万人民币,2019年约合961万人民币)。本文将以富冈制丝场以及近代丝绸产业遗迹群活用项目为例,介绍日本具体世界遗产活用项目情况。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的活用项目》申请流程图(来源:作者Ling绘)


3、富冈制丝场以及近代丝绸产业遗迹群活用实例


由于现代产业调整,富冈制丝场于1987年停止运营,每年高达1亿多日元的维护费用与税收,成为其沉重负担,周边的丝绸产业也陷入停滞。2005年,富冈制丝场被捐赠给地方政府;2014年,富冈制丝场以及近代丝绸产业遗迹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加入日本文化厅《世界文化遗产的活用项目》。


富冈制丝场以及近代丝绸产业遗迹群是日本群马县富冈市的富冈制丝场以及其周边的养蚕业相关的文化遗产的总称,由四处遗迹组成。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随着世界贸易一体化的推进,富冈丝绸产业群成为高品质、高生产力的丝绸产业技术交流与技术革新的集合体,促使世界丝绸产业的发展与消费大众化。这其中的技术革新是由制丝技术的创新、原材料、养蚕技术的创新三方面构成,成为近代丝绸产业重要的文化遗产典范。


富冈制丝场以及近代丝绸产业遗迹群基本情况

遗产内容

1.  富冈制丝场(日本最初引入法国制丝技术的工厂)

2.  田岛弥平旧宅(具有屋顶换气设备的近代日本养蚕民居原型)

3.  高山社遗址(日本近代养蚕法“温凉育”的发源地)

4.  荒船风穴(利用自然条件形成的日本最大蚕种储存设施)

列入标准

标准(ii):富冈制丝场展示了法国工业养蚕技术在日本实现了早期成功的转型。这种技术转型是在养蚕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传统背景下进行的,并取得重大的创新。从另一方面来看,富冈市成为近代丝绸技术改进的中心,作为范例体现20世纪初日本在全球丝绸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并见证了早期全球性养蚕、丝绸文化的出现。

标准(iv):富冈制丝场及其相关场所是大规模生产丝绸的综合一体化产业的杰出典范。该工厂的规模,从其最初的设计到对西方最佳技术的参酌采用,标志着近代工业技术向日本和远东地区传播的决定性时期。其融合了外国和当地元素,19世纪晚期的大型建筑为日本特有的工业建筑风格的创立提供了杰出的范例。


(数据来源:世界遗产中心http://whc.unesco.org/en/list/1449/、作者Ling制表翻译)



富冈制丝场(来源:富冈制丝场官方网站)



田岛弥平旧宅(作者Ling摄)



富冈制丝场的自动缫丝机(来源:TRAVEL网站 大木幹郎摄)


实施主体:群马县历史文化遗产发掘·活用·宣传实行委员会,由群马县、市、村政府及地方民间团体联合组成

实施计划:世界文化遗产富冈制丝场以及近代丝绸产业遗迹群的地域活用项目

项目资金:截至2018年,累计收到587万人民币

项目内容:为了实现群马县观光文化振兴,活用富冈丝绸产业群为核心形成的特色丝绸产业文化,其活用项目主要分为:信息传播、宣传教育、人才培育、调查研究四大方面


一、信息传播


1.宣传册、海报、宣传录像等外语版制作:①共计9万册“群马丝绸遗产”宣传册的制作(包含日文、中文、英文、韩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7种语言);②“群马丝绸遗产”系列映像制作(共4部);③世界遗产宣传册外语版制作(中繁体1万部、中简体1.3万部、法语1万部、意大利语1万部)。



“群马丝绸遗产”宣传册日文,中文,英文版(来源:富冈丝绸产业群官网)


2. 制作世界遗产中心VR映像:以富冈丝绸产业群的遗产价值、遗产构成要素、丝绸产业等内容为中心,制作CG,VR影像,预计于2021年在富冈丝绸产业群世界遗产中心上映。



VR影像效果图(来源:富冈市世界遗产部观光对策课)


二、宣传教育


1. “世界遗产物语”活动:作为世界遗产登录一周年纪念活动,邀请日本各地对世界遗产持有关心的民众和相关人士,于2015年10月举办与富冈丝绸产业群相关物语故事为主题、公众参与的大型主题活动,并策划“世界遗产物语”评审员旅行团(共计4次)。



“世界遗产物语”评审员旅行团宣传海报与现场活动照片(来源:左—群马县政府官网、右—https://blog.goo.ne.jp/whtomioka/)


2.丝绸博览会:2017年开始每年举办相关研讨会、演讲会、展览活动、养蚕农家群相关旅游活动,协同周边地域举办相关文创展位等;2017年主要活动有丝绸之诗《蚕先生》公开招募动画项目的表彰兼发表会、田岛弥平旧宅的限时公开展览等,2018年主要活动有高中生关于荒船风穴的研究成果的发表、丝绸之歌《海女》的发表、荒船风穴体验解说旅行、明治时代产业宣传展等。



养蚕农家公开展览活动与相关文创产品(作者Ling摄)


3. 举办亚洲国际工业遗产研讨会:2015年举办以富冈丝绸产业群与亚洲工业遗产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中国丝绸博物馆张毅副馆长以及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毛传慧教授受邀发表演讲。



张毅副馆长(左)与毛传慧教授(右)在研讨会的演讲(来源:富冈制丝场世界遗产传道师协会网站)


4.举办“丝绸之国”座谈会:共计举办2回,2015年以日本国内其他地区世界遗产活用案例的发表,富冈制丝厂为主题;2016年以丝绸之诗的征集、高山社遗址相关资料发布为主题。



藤冈举行的“丝绸之国”座谈会(来源:http://www.komei.or.jp/km/fujioka-kubota-yukitaka/2016/10/01/)


5.与世界遗产相关的群马传统祭典:举办群马县内与丝绸产业有渊源的传统技艺和代表性传统艺术等的祭典演出,并在每年的群马县各类祭典中加入相关的活动游行,对来参加祭典的民众与游客宣传群马县丝绸产业文化。



祭典上与世界遗产相关的宣传活动(来源:富冈制丝场世界遗产传道师协会网站)


6.丝绸文化继承计划:①面向小学生开展为期1年的“制作校旗活动”,群马县共44所小学参与,让小学生亲自参与从养蚕到织布、染色、刺绣一系列校旗制作的流程,感受丝绸产业文化;②面向中学生开展“家乡丝绸历史的调查活动”,群马县共6所中学参与,利用暑假,以自由研究为形式布置作业,调查家族与当地丝绸历史,并在市政府演讲厅汇报成果。



小学生们养蚕的样子与其亲自完成的校旗(来源:2015年富冈丝绸产业群年报)


三、人才培育


1.举办导游及解说员的培训研修项目:从2015年开始,每年以县内的导游、解说员团体等为对象,举办综合性讲座及专业培训班。



导游及解说员的研修会(来源:富冈制丝场世界遗产传道师协会网站)


四、调查研究


1.富冈丝绸产业群的调查研究:开展与丝绸产业群技术相关的国内调查、群马县当地丝绸产业与遗产等相关记录的资料电子化。


2.田岛弥平旧宅的调查研究:开展田岛弥平旧宅及养蚕民居建筑相关文献的调查研究



田岛弥平本家:田岛武平家的调查现场(铃木菜央、作者Ling摄)


实施效果:


信息宣传:通过积极制作外语版宣传资料,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新加坡等海外活动,并借由驻外大使馆、各地国际交流协会等进行有效的发放,提升了国际知名度。从来访人数上看,到访富冈丝绸产业群的人数在增加,参观人数从2013年项目实施前的340342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67984人次,增加了约23万人次。此外,群马县内丝绸产业遗产相关的文化遗产登记件数从2011年的58件,增加到2019年3月的100件。


宣传教育:通过协同当地居民,中小学,大学等教育机构,相关公共团体等,举办丝绸博览会、丝绸之国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以地区的丝绸文化为根基,向外扩散、传递富冈丝绸产业群的文化遗产价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根据2019年群马县县政县民意识调查报告书显示,群马县地区人民对富冈丝绸产业群的认知参与度逐渐增长,达到了82.2%(2017年78.3%、为2018年为80.2%),少年儿童(10-20岁)与青年人(20-30岁)的认知参与度呈增长趋势(2017年少年39.7%、青年56.4%;2018年少年63%、青年64.3%;2019年少年82.9%、青年71%)。


人才培育:通过长期开展导游、解说员等技能研修会,促进了导游专业技能的提高和遗产信息的正确认知。根据2019年高崎商科大学进行的“富冈制丝产及周边观光客满足度调查报告书”的调查结果,培训成果使来访者能更正确理解遗产文化(2017年良好以上评价为90.2%、2018年为92.1%),同时提高了对服务的综合满意度(2017年为62.9%、2018年为67%)。


调查研究:根据实施的富冈丝绸产业群的调查研究,除了明确了富冈制丝厂开工时的样子和富冈制丝厂相关人员的活动之外,还整理了田岛弥平本家即田岛武平家残留的养蚕相关资料以及田岛弥平旧居所在的岛村地区养蚕制丝的整体情况。 


小结


日本世界遗产活用项目的实施主体认为,世界遗产申报的意义并不在于期待经济性的效果提升,而是在于切实地确保遗迹的保护措施,使遗留下来的遗产价值能被更为深入挖掘、被民众更广泛地理解、是为谋求正确且适当的保护而形成的共通意识。因此,活用项目的效果评价十分注重当地居民和来访者意识的变化。


富冈丝绸产业群通过世界遗产的信息传播,宣传教育,人才培育,调查研究四个方面的活化利用,试图唤起参加活动的人对遗产的关心,就目前实施状况来说,富冈丝绸产业群取得了较为成功的效果。群马县政府计划在2021年完成每年110万(2018年为56.8万)的来访人数,宣传教育活动从2018年的209回增加到270回,让富冈丝绸产业群持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UNESCO,Tomioka Silk Mill and Related Sites:http://whc.unesco.org/en/list/1449/

2.  日本群马县政府,文化遗产综合活用推进项目实施报告,2019。https://www.bunka.go.jp/seisaku/bunkazai/joseishien/chiiki_kasseika/h30_sogokatsuyo/jisshihokoku/pdf/r1419719_01.pdf。

3.  下田一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的保存・管理・活用——从日本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视角来看(其一),世界遗产学研究,2017(04),P63-73。